针灸科是北京按摩医院的特色科室之一,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0名,医师8名。其中,首都名中医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医学硕士19人。
学科带头人王麟鹏教授是首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针灸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针灸学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科室诊治疾病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各科疾病100余种,年均门诊量逾10万人次,下设眩晕、头痛、脑卒中、周围神经病四个专病门诊,拥有“王麟鹏名老中医工作室”、“王丽平名老中医工作室”两个工作室,传承和发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科室汇聚中西医学优势,先后选派医护人员于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现代医学诊疗技术,融汇中西,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
运动系统: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症、踝关节扭伤、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腱鞘囊肿。
神经系统:头痛、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病变、前庭性偏头痛、失眠、脑血管病恢复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腓总神经麻痹、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眼肌型肌无力。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肠易激综合征、便秘。
耳鼻喉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美尼尔)、突聋伴眩晕、前庭神经炎、过敏性鼻炎。
妇科:原发性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皮肤科:荨麻疹、湿疹。
眼科:干眼症、眼疲劳。
包含针刺治疗、艾灸治疗、火针治疗、火罐治疗、针刀治疗、浮针治疗、穴位埋线等。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具有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运行、行气通络、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柱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火针治疗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载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千金翼方》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对于虚寒痈肿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火罐治疗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外感风寒、风寒湿痹、关节肌肉酸痛等症。
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鑱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通过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适量的松解、剥离,以达到松解粘连、减压减张的目的。适用于肌肉、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病变,如颈肩腰膝疼痛等。
浮针治疗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对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类疾病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穴位埋线,指的是根据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多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妇科疾病等。
包含肌电图、眼震电图等。
肌电图是指用肌电仪记录下来的肌肉生物电图形。对评价人在人机系统中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来区别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诊断脊髓前角急、慢性损害(如脊髓前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协助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和预后)。另外对神经嵌压性病变、神经炎、遗传代谢障碍神经病、各种肌肉病也有诊断价值。
眼震电图,人的眼球类似于一节电池,角膜相对于视网膜带正电,视网膜相对于角膜带负电,也就是说在角膜和视网膜之间形成了一个电位差。当眼球运动时,该电场发生规律性变化,这种电场的变化就是眼球周围的生物电信号。这种生物电信号被采集下来大约放大2万倍,再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这就是眼震电图。眼震电图的检查项目主要有: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和视动性眼震试验、凝视试验、静态位置试验、动态位置试验和冷热试验。临床上通常用来了解前庭神经系统和眼动系统的功能状态及有无病损。
北京按摩医院针灸科在科室优势病种中选取了针灸疗效确切、中医特色鲜明的病种,形成了眩晕、头痛、脑卒中、周围神经病四个特色专病专症门诊,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的中西医诊疗服务。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觉症状。主要症状包含:头晕、头昏沉、视物晃动,甚至视物旋转,有时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中医方面多认为眩晕的发病与忧郁恼怒、恣食肥甘厚味、劳伤过度和气血虚弱有关,使得肝阳上亢、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引发眩晕。
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美尼尔)、突聋伴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前庭性偏头痛、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病变、椎动脉型颈椎病等。
头晕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前庭系统、精神心理、骨科等相关疾病。其症状复杂,需要综合诊疗,我科医生具有眩晕相关科室诊疗经验,引入国际标准眩晕诊疗设备,针对眩晕疾病,采用手法复位、针灸、中药等方法,可实现中西医结合精准诊疗,助广大眩晕患者解除痛苦,早日康复。
头痛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疼痛的形式可以为胀痛、刺痛、放射痛、搏动痛等,疼痛的部位可以是前额、头顶、侧面、后枕部、全头等,伴或不伴有颈项部疼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中医方面,头痛又称为“头风”,多由于外邪侵袭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脑络、脑失所养而发生头痛。
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月经相关性头痛、枕神经痛、丛集性头痛等。
头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涉及神经系统、骨科、精神心理等领域,需要综合诊疗,我科医生具有现代医学头痛相关专业诊疗经验,针对头痛疾病可实现中西医结合精准诊疗,助广大头痛患者拥有无痛生活。针灸治疗方面,以我科学术带头人王麟鹏主任医师创立的多种治疗头痛针刺方法为主,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随访,开展头痛健康宣教。
脑卒中是以肢体麻木或活动不利、口眼歪斜、言语障碍、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中医又称为“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从而发生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症状。
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针对上述症状需要早期预防,综合诊疗,科学康复。我科发挥中医对脑血管病治疗的优势,汲取现代医学脑血管病诊疗经验,运用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国医大师贺普仁创立的“贺氏三通法”、金针王乐亭的“中风十三治”、王麟鹏主任创立的“逐邪”理论等多种刺灸法,施行中西医综合诊疗,为患者制定个体化中西医预防、诊疗方案,助力广大患者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周围神经病是以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或者汗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中医方面,周围神经病属于中医“痿病”、“痹病”范畴,痿即萎缩或无力,痹即麻木或疼痛。 该病的发生多由于外邪侵袭(风、寒、湿、热毒邪)及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人体,痹阻关节、肌肉、经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筋肉失于气血的濡养,引发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
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臂丛神经损伤、腓总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
科室引进肌电图等周围神经病检查设备,医生具备周围神经病丰富的诊疗经验,针对此类疾病实施中西医综合治疗,采用针刺、艾灸、火针、穴位注射、头针、腹针、刺络放血疗法等,缓解患者痛苦,助力患者早日康复。